• 在线咨询|联系我们
首页 自考 成考 远程 电大
自考介绍| 自考公告| 自考专业| 考试时间| 自考查询| 实践考核| 自考毕业| 自考真题| 自考问答| 自考串讲|

2016年自考4729大学语文经典复习资料4

发布日期:2016-05-20

二、阅读分析
1.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: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,在对项羽盖棺定论时,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重大历史功绩,又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。
2.人物形象: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——项羽。
3.三个场面:
     场面一: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,慷慨悲歌的场面--表现了英雄多情而无可奈何的心境,同时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、众叛亲离的困境。(场面描写本文最大的特点)
场面二:东城“快战”中连斩数将,说到做到的场面——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,同时也表现出他爱逞匹夫之勇、不理解自己失败原因的悲剧性。
场面三: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,宁死不辱的场面——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,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、只能以死了之的英雄末路心情。
    小结:教材中以场面描写著称的篇目:《垓下之围》 、《马伶传》、《西湖七月半》、《香市》、《 蚂 蚁大战》  
4 .课文最后一段评议,总结的项羽失败的原因 :1 )放逐义帝,众叛亲离; 2 ) 奋其智而不师古;3 ) 专持 无力以经营天下; 4 ) 身死东城,尚不觉悟, 迷信天命 ; 5 ) 缺乏政治远见  
小结:最后部分进行评议的课文 :《垓下之围 》 、《马伶传》 、《纪念傅雷》、《婴宁》 、《麦琪的礼物》 。
5 . 侧面描写 :第一个场面中“左右皆泣, 莫能仰视” ;乌江亭长;吕马童
6.五个细节描写:
1)“虞兮虞兮”的悲歌——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。表现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,同时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、众叛亲离的困境。
2) “天之亡我”的悲叹——充分表现出项羽“身死东城,尚不觉悟”的悲剧性。
3) “瞋目而叱”,吓退汉将杨喜数里——在失败关口仍见出项羽的英武气势。
4) 宝马赠与乌江亭长——既是对亭长好意的报答,又是对战马的爱怜深情。
5) 乌江自刎,对吕马童说“吾为若德”——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。
作用: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描写,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,情致丰赡,艺术效果显著。
 
张中丞传后叙
一、文学知识
作者:韩愈,自称韩昌黎。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(地位)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苏轼称其“文起八代之衰”。
小结:教材提到的唐宋八大家:唐 :韩愈、柳宗元;宋:欧阳修、苏轼 
二、疑难词句
 1.以为巡死而远就虏,疑畏死而辞服于贼。 就虏:被俘; 辞服:说了屈服的话。
 2.观者见其然,从而尤之。 尤:责备。
 3.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。 就尽:就要覆灭; 日滋:一天天增加。
 4.具食与乐,延霁云坐。 具:备办; 延:请。
  5.巡就戮时,颜色不乱,阳阳如平常。 颜色:脸色; 阳阳:安祥的样子。
  6.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。 即使是很笨的人也能计算时日而且知道死期快到了。
7.二公之贤,其讲之精矣。 精:精密,周到。
三、阅读分析
1.主要人物:
? 张巡:博闻强记,从容镇定,视死如归——补叙轶事(细节描写、肖像、行为、语言描写、)
? 许远:以大局为重,为国让贤,宽厚谦和——在驳斥谬论中补叙事迹
? 南霁云:嫉恶如仇,忠贞刚烈——细节描写(拔刀断指、抽矢射塔:行为描写;不忍独食、以矢明志:语言描写)
2.人物描写:认知文中的相互映衬和侧面烘托手法,说明其表达作用。
3.写作特点: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:前半部分侧重议论,后半部分侧重叙事。
4.理解为许远辨诬的驳论着眼点和论证方法。
驳论着眼点:
? 驳斥论点——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  论据:事实论据  论证方法:归纳法
? 驳斥论据——城之陷,自远所分始   论据类型:事实论据(日常事理论据),用人之将死和引绳而绝作比喻,说明城陷时也必然有一个地方先被攻破。    论证方法:类比论证
? 驳斥论点——“责二公以死守”论证方法:对比论证
  驳论层次:(1)肯定张巡、许远“守一城,捍天下”的历史功绩。(2)揭露逃跑者和坐视不管者的卑鄙行径。(3)抨击自比于逆乱的行为。
种树郭橐驼传
一、文学知识       作者:柳宗元,世称柳河东,柳柳州。与韩愈齐名,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同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故并称“韩柳”。
文体: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。
二、疑难词句
  1.驼业种树。业:以……为业。
  2.且硕茂、早实以蕃。硕茂:高大茂盛;实:结果实;蕃:多。
  3.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。寿:活得长久;孳:繁殖得多。
  4.能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尔。天:自然规律;致:使获得,让……自然发展;性:树木的本性。 
5.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。爪:用手指去抓;肤;树皮。
  6.字而幼孩,遂而鸡豚。字:养育;遂:喂养好,使动用法。而,通尔,你们。
  7.其莳也若子,其置也若弃。(在移栽它时,像爱护自己的子女,栽完后,不再管它,就像弃掉一般。)
  8.故吾不害其长而已,非有能硕茂之也;不抑耗其实而已,非有能早而蕃之也。(所以我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,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它高大茂盛;我只是不抑制损伤他的果实罢了,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它的果实结的又早又多。)
  9.然吾居乡,见长人者好烦其令,若甚怜焉,而卒以祸。(可是,我住在乡里,看见当官的喜欢繁琐地发布命令,好像是很爱百姓,结果因此给人民带来祸患。)
  10.故病且怠。病:困苦;怠:疲劳。 
三、学习要点与难点 
1.识记这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发表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。
2.掌握本文整体上的类比说理方法。 
在说理上,从整体上采用“种树”与“治民”类比的方法。
从种树与治民的指导思想看,种树要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,治民要“蕃吾生而安吾性”,形成类比;
在实际种树的方法,“其莳也若子,其置也若弃”,与治民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相类比;
在结果上,种树“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,虽曰忧之,其实仇之”,治民“若甚怜焉,而卒以祸”相类比。 
3.掌握本文对比的手法。以郭橐驼善于种树与他植者不善种树进行对比。
4.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。 
四、重点段落简析
  文章第三段中间“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……故不我若也。”
  1.划分层次。
  第一层,由开始到“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”。写郭橐驼善种树的做法和原因;
  第二层,从“他植者则不然”到“故不我若也”。写他植者不善种树的做法和原因。
  2.郭橐驼善种树的原因:能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尔。
  3.运用的是对比手法。  他植者不善种树的做法和原因是:一,态度马虎;二,“爱之太殷,忧之太勤”。 
赵武灵王胡服骑射
一、文学知识       作者:司马光,北宋著名史学家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》卷三。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》最早见于《战国策》,后《史记》也有记载。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作了简练的描述,突出了它的历史意义。
例题: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》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是()  A.春秋    B.战国    C.西汉    D.东汉 
 下列历史事件,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(  ABE  )
  A.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   B.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  C.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   D.张巡、许远死守睢阳城    E.赵武灵王推行胡胡服骑射
二、学习重点与难点  
1.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成功的原因。
(1)耐心说服,循循善诱,不强行推行;
(2)以朝中重臣,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,抓住关键,重点突破,起到典型带动的作用;
(3)亲自上门做说服工作,把说服工作做到家
(4)说服的角度很有说服力,以理服人:即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。 
2.赵武灵王如何说服的公子成。
(1)先派人去说服公子成,作为朝廷的重臣对推行胡服骑射的重要性“从政先信于贵”。
(2)亲自上门说服,重点从胡服骑射对于赵国“已备四境之难,报中山之怨”,从对国家有利的角度说服公子成。 
3.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方式说理,刻画人物。 
4.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。
(1)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,标志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了“骑射”时代,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。
(2)胡服骑射,大大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,促进经济文化交流,民族日趋融合。
(3)赵武灵王的改革,在促进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改革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 
 三、重点段落分析     1.这段话是赵武灵王亲自上门对公子成说的话。
2.实行胡服骑射对于赵国的益处是:欲以备四境之难,报中山之怨。
3.这段话体现了赵武灵王循循善诱,以理服人的说理风格。 
前赤壁赋
一、 文学知识     
作者:苏轼,号东坡居士。与父苏洵,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都是“唐宋八大家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
文体特色:文赋,继承了赋体主客对话的形式特征。
二、阅读分析
1. 体会作者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,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仍适意自然、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2.主客对话的实质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两个对立面:
  政治失意的苦闷(客来代表)—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面;
  乐观旷达的情怀(主来抒发)——作者思想中积极的一面
例题:《前赤壁赋》中,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(  C)
     A.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”       B.清风、明月“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”  
C.事物具有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两重性     D.“登仙”、“长终”都是不可能的
4.线索:作者感情的变化“乐——悲——喜”
例题:苏轼《前赤壁赋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(  )  A.时间的推移  B.想象的展开    C.事理的逻辑    D.感情的变化
5.最基本的表现手法:主客对话,抑客伸主。
6.指出文中描绘明月、清风、江水的写景句,说明写景、抒情、说理融为一体的特点。
7.从不同角度描写箫声,比喻生动形象。
8.形式特点:骈句与散句交错使用,用韵时疏时密
9.修辞手法:对偶、比喻、拟人、夸张
四、重点段落分析 
(一)“苏子曰: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……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 
1.分析此段的思想内容。苏轼借水与月的景物阐述了“变”与“不变”的道理。
2.“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表现作者随遇而安的思想。
3.采取的表现手法是写景、抒情、议论相结合。
(二)“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……托遗响于悲风。”
1.“吾”“子”各代表:“子”代表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;“吾”代表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。 
2.这段话的意思;人生短暂,生命无常的消极人生态度。为后文倡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设置靶标
3.描写的景物有:江水,清风,明月。 

报名方法

1:网上预报名+现场确认,现场确认将再次核对报名信息

2:请携带身份证原件(或者复印件)及一寸彩照。

3:在现场填写新生报名表格

4:未进行现场确认考生,预报名作废!

最新发布深圳自学考试热门信息
  • 2022年深圳自考专业一览表
  • 2022年1月深圳自考报名报考通知
  • 2022年深圳自考考试时间和使用书籍通知
  • 2022年深圳自学考试开考课程使用教材版本
  • 2022年1月深圳自考专业课程考试时间
  • 2022年4月深圳自考专业课程考试时间
  • 2022年10月深圳自考各专业开考课程考试时间
  • 广州自考不考数学的有什么专业?
  • 定位地址: 宝安区| 龙岗区| 龙华区

    关于我们| 深圳继续教育招生网| 电脑端| 返回首页

    粤ICP备12025274号
    本网站为深圳继教整理发布广东成人学历信息资讯平台,
    仅供考生参考浏览,具体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为主!

    返回深圳继教首页 首页 在线报名 深圳继教在线报名 报名 深圳继教在线咨询 咨询 深圳自考专业 专业